來源: 湖南生態文學 時間 : 2023-10-16
分享到:
10月12日至14日,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司司長劉友賓一行赴湖南開展生態環境宣教工作調研,聽取湖南生態文學發展情況匯報,組織湖南生態文學作家進行座談,座談會上劉友賓司長就生態文學發展發表講話,現摘錄如下。
湖南是我非常景仰的地方,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的故鄉,同時也是文化非常發達的省份,現當代文學史上,出現過沈從文、周立波、韓少功等一大批非常優秀的作家。
湖南生態文學創作走在全國前列,成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生態文學組織——湖南省作家協會生態文學分會,安排了專門的工作經費,充分說明湖南在生態文化建設方面的魄力與遠見。
由于工作的原因,我錯過了2021年“青山碧水新湖南”活動期間組織的生態文學創作講座,又無緣出席2022年湖南省作家協會生態文學分會的成立大會。這兩次錯失在我內心都是十分遺憾的事情。
作為一名現當代文學專業的畢業生,又有著專門擔任過文學編輯和出版社總編輯的職業經歷,雖然幾十年從事環境保護工作,但內心依然有著很深的文學情結。在今年生態環境部和中國作家協會共同組織的首批中國生態文學十部推薦作品中,來自湖南的《山南水北》《大湖消息》和《圭塘河岸》入選,這次到湖南來,又欣喜地看到湖南作家肖輝躍創作的《醒來的河流》在商務出版社出版,我對湖南作家朋友們在生態文學創作上取得的成績表示敬意和祝賀!
湖南生態文學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希望一定要切實發展好、利用好生態文學分會這個平臺,切實當好生態文學創作的組織者和協調者,為作家朋友們提供創作實踐的機會,同時要加強生態環境系統內作家的培養,產生幾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骨干作家,成為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的文學代言人,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事業提供文學力量。
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生態文學。2021年、2022年在青海和遼寧舉辦的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我們聯合中國作家協會專門組織了生態文學論壇。今年,把原來在六五環境日主場活動上舉辦的中國生態文學論壇獨立出來,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舉辦了中國生態文學論壇。
我們過去的環境傳播很大程度上是解決“知”的問題,但生態文明意識養成,需要知行合一,更需要解決“行”的問題。解決這兩個問題,都離不開“美”,離不開“美”的感染和熏陶,在我看來,生態文學是更高層次的生態環境傳播,能夠以美的方式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內生動力”。
中國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到今天,已經取得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偉大變化,但生態文明建設依然具有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在這個過程中,生態文化發揮極其關鍵性的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中,把生態文化建設擺在生態文明五大體系建設的首要位置,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高瞻遠矚。
幾十年來,國家環境管理機構從國家環保局,到環??偩?、到環境保護部、到生態環境部,組織不斷加強,機構和影響力在不斷地擴大,但是我們的人文積淀、文化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本身的要求相比還嚴重不夠。生態環境保護涵蓋技術、經濟、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因此加強生態文化和生態文學建設,既很必要,也非常及時,也是環境保護發展到今天的一個水到渠成、勢在必行的工作。
本月上旬,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在京召開,這次會議確立了習近平文化思想,生態文化繁榮與發展迎來了大好時期,有著非常好的歷史機遇。我們要把生態文化建設作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生態文明建設一個重要工作和基礎性工作來抓。
第一,通過繁榮生態文化傳播好生態文明理念。以美的方式把現代生態理念傳播出來。習近平總書記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這些重要的論述對生態文學創作有很大的指導和幫助作用,我們要摒棄人類可以統治自然、駕馭自然的落后觀念,努力傳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觀念,讓更多人知道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新時期的生態文學創作,應該將我們對人和自然關系的最新認識,滲透到作品的方方面面,只有用這樣的眼光去打量自然、思考自然,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能寫出真正的生態文學。
第二,生態文學創作要融入當代環境保護實踐。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取得的輝煌成就,本身為生態文學創作提供了一座座富礦,這就為今天的廣大作家們寫出更加博大精深的、思考人和自然關系、記錄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實踐、具有深厚情感的作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從當代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中激發創作靈感。要尊重文學創作的規律,通過融入生態環境保護實踐,寫出更加生動、具有持久感染力的作品,給公眾更多的關于人和自然關系的美的享受,能夠陶冶靈魂、洗禮思想。
第三,要創新方式和手段。時代在變,傳播方式在變,我們要與時俱進,適應傳播方式的變化。打開《醒來的河流》,里面不僅僅是文字的敘述,其中有很多精美的攝影插圖,令人耳目一新。長沙市天心區作家協會連續組織28場生態文化講座并采取在線直播,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提高生態環境宣傳教育能力與水平,既要求“真”,進行生態環境科普傳播,也要求“善”,培養全社會生態倫理與道德,更要求“美”,大力弘揚生態文化,要向生態文化轉變觀念,改進方式,通過繁榮生態文學,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宣傳工作的傳播力和感染力。
(根據錄音整理)
湖南省作家協會 | 版權所有 : 湘ICP備05001310號
Copyright ? 2005 - 2012 Frguo. All Rights Reserved